週邊景點

菸店(西河堂公廳)

西河堂公廳為「祭祀公業林六合」派下公廳,現所見外貌為昭和三年(民國十七年)所重建,格局屬「一堂六橫」的大型三合院。
清乾隆年間,廣東省饒平縣人林皓流移墾台灣,定居新埔的枋寮庄,並在今義民廟東一公里處興建大宅 「西河堂」公廳。清代這裡是合法販賣鴉片煙的地方,所以本地人多稱之為「菸店」。
林皓流生了六個兒子傳下六房子孫,故其後代以「林六合」為名成立祭祀公業,義民廟中元祭典每逢輪值枋寮聯庄時,即由「林六合」公號擔任值年總盧主。
西河堂公廳是一座具有濃厚客家風格的建築,不論是水車堵上的泥塑、正廳牆上的書畫、彩繪,都透露著濃厚的警世或教育意義。此外,正廳神桌下的「龍神香位」、院牆上的「天公爐」,也都是客家建築特有的習俗。另外,西河堂正廳屋脊上有一組罕見的泥塑「吉星閣」,象徵著居住在這裡的子孫永遠「吉星高照」,這是全省古厝很少看到的。
西河堂前方有大片蓮花田,是夏天賞蓮的好去處,蓮田主人製做的蓮子冰,口感獨特,值得一嚐。
資料來源:新埔鎮公所
地址: 新埔鎮下寮里義民路三段50號
經度: 121.031064度
緯度: 24.846108度


燒炭窩古道

新埔開發甚早,嘉慶年間已成為台灣三大經濟作物「蔗糖、茶葉、樟腦」集散地,大型商號雲集,商業鼎盛。 斯時大湖口尚未開發,直至光緒18年,縱貫鐵路通車至新竹並於大湖口設站,始逐漸繁盛,然當地居民仍多往新埔購物,新埔農民亦時將農產挑運湖口販售,燒炭窩古道即為大湖口與新埔往來捷徑,商旅竟日絡繹不絕。
古道起自今老湖口,向南穿越湖口台地(俗稱平頂埔),經燒炭窩至上枋寮雙堂屋附近銜接竹14公路,全長約7 公里。其中平頂埔邊緣至燒炭窩底之陡坡路段,為便於挑夫通行,路面全以扁平石塊舖成「石崎仔」,至今仍有三百餘公尺保存完整。古道沿線植物種類繁多,人文史蹟豐富,如客家伙房屋、涼井、各式伯公、石砌駁坎,以及軍方觀測台、閱兵場、測量三角點等,無不令人發思古幽情。
惟遺憾者乃軍方於民國六十年代闢建戰車射擊場,阻斷古道,導致古道逐漸隱沒於荒煙慢草之中。民國86年,地方熱心人士重新整理古道,並與土牛溝古道通聯,做為民眾健行路徑,古道始重見天日。民國93年,縣議員林保祿向新竹縣觀光局爭取興建枋寮自行車步道,並重修古道部分路段,終成今貌。
遊客如欲健行古道,建議行至戰車射擊台即折返,繞經糠榔伯公、土牛溝古道,返回原點。如欲前往老湖口者,應利用假日非射擊時間,並請嚮導隨行以策安全。
資料來源:新埔鎮公所
參觀時間: 1小時
經度: 121.061990度
緯度: 24.855768度


天主堂

在新埔這個傳統客家鎮上,有這麼一棟很不一樣的西洋式建築物,這個位於中正路上的天主堂,是西班牙桑朗度神父於民國四十四年所建的。新埔天主教對新舖鎮貢獻良多,它曾為鎮民提供免費的醫療資源,又設有幼稚園和內思高工,為地方作育人才,也同時提高了新埔鎮的知名度。
新埔天主堂是西班牙式建築,座落於民生接和中正路交接口。粉色系的牆面,讓這座天主堂看起來平易近人,夾在傳統和現代建築中竟沒有一點不協調,從牆外往內望去,有一點置身國外的空間錯覺。
資料來源:行政院農委會-農業易遊網
地址: 新埔鎮中正路682號
經度: 121.061990度
緯度: 24.855768度


三段崎古道

三段崎古道是清代新埔通石頭坑通往芎林鄉下山村捷徑,其入口在今文德路三段崎站牌(竹115公路32.5K)西側產業道路,全程皆以大塊扁平石頭舖成,客語稱「石崎仔」,全長約3公里。因全程分三段故稱“三段崎”,從石頭坑底至岡頂風吹凹為第一段,第二段從劉重有宅至山頂稜線,第三段從山頂稜線下坡至芎林下山村張宅。
資料來源:新埔鎮公所
參觀時間: 1小時
經度: 121.071653度
緯度: 24.809194度